武界壩位在南投縣仁愛鄉境。當地處於峽谷,四面高山峻嶺環繞,景致幽美、風貌俊秀。由於路途險絕,人煙罕至,彷如遠離俗世的山中桃源仙境。
武界是日治時代的地名,現在稱為法治村。武界位於埔里東方車行約25公里,一個布農族的小部落。因為過去部落曾與北邊的泰雅族人經常發生干戈,偃旗息鼓並劃定以干卓萬山為交界,雙方不得越界侵犯,武界因而得名。
山路蜿蜒崎嶇,順著投71鄉道即可抵達武界部落。
剛好巧遇部落內法治國小的放學時刻,孩童們背著書包恣意奔跑於山村小徑,用他們最天真的笑靨,歡迎我們這群嬌客的到訪。
部落巷弄沿路,都可看到富有故事性的布農族圖騰繪飾,以鮮豔的色彩,傳神表達布農族的文化風情,感受淳樸自然的藝術氛圍。
武界的開發與水有深厚淵源,山高谷深的地形加上豐沛的水源,從日治時期即是水利重鎮。日人利用天然的峭壁,建構武界壩,攔截濁水溪上游的水,將水引進武界引水道。
日月潭煙波浩渺、碧藍無垠,潭水終年不涸,其背後最大的功勞即是濁水溪上游的「武界壩」,透過長達15公里的引水隧道挹注,確保潭水源源不絕。
從台電宿舍旁步行,穿越茂密翠綠林道,即可抵達思源吊橋,也開始進入武界壩水庫的範圍。
漫步於鋪木的吊橋,古樸氛圍與週遭景物相互融合。若是秋天楓紅時節造訪,想必浪漫絕美!
思源吊橋,按字面解釋即是飲水思源,全長約100公尺,每次只能限七人以下通行。
武界壩排洪閘門的排沙口,用以減少泥沙淤積的功效。
佇立思源吊橋上俯瞰被溪水長期沖蝕,所形成了峭壁峽谷與岩層節理,不由得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!
幽美且原始的風景,沁涼的溪水,在炎炎夏日,更是洋溢無限快意。
過了思源吊橋,眼前的好漢坡更是體力腳勁的一大挑戰。
登上壩頂旁有座寧安宮,奉祀著土地公,祈福合境平安。這裡也是展望武界壩水庫湖光山色的絕佳位置。碧綠山嵐倒映在波光絢爛的湖面上,綺麗的風光,令人流連!
武界壩壩高57.6公尺,壩長90.91公尺,設有6座閘門以供洩洪及排沙作用。因為濁水溪的含沙量很大,為了延長壩堤的使用壽命,武界壩在施工時,特別在壩堤的左邊,設有3個排沙口,每當大雨來臨或颱風,都會把閘門打開,水就會夾雜著泥沙一起往下流,減少在壩裡的泥沙淤積。
萬里空晴的艷藍天,粼粼水波映照著青翠山巒,微風吹拂,猶如一幅動人的山水畫。
武界壩是日治時期日月潭水力發電計劃之一。祗可惜武界水庫年代久遠,至今淤積太多汙泥無法疏浚,功能大減,於是台電在上遊另建萬大水庫因應,橫越濁水溪的栗栖溪引水工程更是史上巨作,負責將武界水壩、萬大水庫兩水庫的水穿山而過引入日月潭,其兩出水口即造就日月湧泉奇景。
武界壩之美,清新脫俗,山水輝映,風光旖旎,豐富的景觀生態值得漫遊品賞。
武界部落
武界目前無公車抵達,建議自行開車較方便。山路崎嶇,天雨路滑,謹慎駕駛。部落內有數家民宿有提供膳宿,出發前請做好行前規劃。
開車: 從國道6號下愛蘭交流道,接台14線進埔里南環路接南安路,轉中正橋接投71鄉道可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