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      「粽子」一般俗稱為「肉粽」是台灣最具特色的傳統美食之一,也是民間端午佳節應景的食品,每逢端午時分家家戶戶忙於綁肉粽,粽香飄揚慶端午成為歲時節慶最動人的風情寫照。「端陽佳節約同遊,角黍推盤自塵酬」,角黍即是我們俗稱的肉粽,所以端午節又稱為肉粽節。



<五穀雜糧香粽>


 


        有句粽子的俗諺云:「食過五月粽,寒衣可入柜;不食五月粽,寒衣不敢送。」即知粽子是應景,又能代表時節更替的節日食品,也藉由食粽表徵季節與飲食間之相互關聯。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 傳說粽子起源,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愛國詩人屈原。遭政治迫害的屈原,因為憂國憂時而投汨羅江自盡,鄉民唯恐江中魚蝦吃掉屈原身體,乃以竹葉包糯米飯擲入河中,藉此祭拜並表達無限的追思與感佩。後來所包的食物除糯米外,尚加入豬肉、花生、鹹蛋等內餡,演變成現代的粽子。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 一顆小小的肉粽,有著令人著迷口齒留香的美味,不但造形各異,小至一口粽,大到逾斤的帝王粽,還有奢華養顏美容低熱量的貴妃粽,口味更是五花八門,甜鹹葷素兼具,不論廣東口味裹蒸粽、江浙口味湖州粽、台灣口味肉粽、客家粽、粿粽、鹼粽、甜粽、素粽及時下最夯的養生粽,不管是何種口味肉粽,都有其獨特迷人滋味,每種口味皆令人垂涎三尺。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 燒肉粽的口味也因應地域而衍生不同的口感,但還可再依南北細分出不同的做法及口感。北部粽先將糯米炒過,再包入美味的餡料後裹上竹葉再以蒸籠「蒸」熟;南部粽則是先將餡料炒熟,以生糯米混合花生裹上竹葉,再以鍋水「煮」熟。不管是南粽或北粽,都各具千秋有著相當誘人的香味。口感上,北部粽有嚼感,竹葉香溢濃郁、入口香Q彈牙;南部粽有黏性,米飯綿Q不膩的口感。而蒸的粽子會比水煮的粽子含油及熱量略高,因為蒸的粽子無法像水煮粽經由水煮釋出多餘的油脂,對於飲食需要限制油脂與熱量的人應須適量。因為口感及作法上的差異,所以有著「北蒸南煮」的說法。


 



<菜脯口味的肉粽>


 


        除了端午節可以吃到肉粽之外,其實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嘗到風味絕佳的燒肉粽,從大街小巷裏隨處傳香的肉粽美食攤及二十四小時營運的便利商店,燒肉粽可以說是最親民的國民美食。回憶童年,那頭戴斗笠腳踏三輪車的賣肉粽阿伯令我印象深刻。阿伯沿街叫賣穿梭於街頭巷尾、村落庄里間。沿路播放著「燒肉粽」的台灣民謠作為叫賣的行銷曲,一聽到「燒肉粽啦、 燒肉粽啦、賣燒肉粽」的歌聲便知道賣肉粽的阿伯來了。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低音歌王郭金發唱紅的「燒肉粽」,這首歌已傳唱50餘年。「燒肉粽」的確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、朗朗上口的歌曲,彷佛陣陣粽香撲鼻飄來,令人垂涎不已。「燒肉粽」這一首歌是由邱東松先生作詞作曲,邱東松先生除了「燒肉粽」之外,另有一首 歌「收酒矸」也是十分知名,兩首歌都是台灣民謠中傳世的經典作品。「燒肉粽」 這首歌首尾,都是用叫賣聲來串聯增加整個曲調的氣氛,藉由市聲情調表達出市井庶民的生活悲辛,容易引起共鳴。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 邱東松的這一首「燒肉粽」完成於一九四九年,那時他在台北市立女中擔任音樂老師。傳聞有一天夜半時分,閒著無事和太太聊天時,忽然聽到陣陣蒼涼的燒肉粽的叫賣聲從巷口傳來,他內心有感而發,想如此深夜那賣肉粽的小販還要為生活忙碌奔波,有誰曾去關心憐憫他的辛苦?因此便留傳下「燒肉粽」這一首雋永回味的名曲。


 



<燒肉粽 歌詞>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 雖然這只是一首市井小民生活寫真的歌謠,但是又何嘗不也表達出創作者寫這一首歌的時代及社會背景呢?一九四九年剛好是台灣光復結束日治時期,當時台灣所面臨的是動盪、擾攘的局面,物質匱乏,民生凋敝,又加上通貨膨脹及嚴重失業。歌詞中說:「出業頭路無半項,暫時來賣燒肉粽」。描述那時人們的生活是艱苦而節儉為三餐溫飽而奮鬥,在大環境不好,畢業後一時找不到工作,把賣燒肉粽作為暫時糊口的工作。可以說是當時的真實寫照。


 



<添加香菇更加提味>


 


       「划龍舟、吃肉粽、慶端午」已是國人過節的傳統習俗。那熟悉的「燒肉粽」叫賣聲,烙印在腦海回憶中;而那傳唱雋永的「燒肉粽」名曲,更令人回味無窮。裹著青翠粽葉、熱氣蒸騰的「燒肉粽」魅力燒燙燙、粽香撲鼻,爛熟的滷肉、蛋黃和濃郁的糯米香味,就是能讓許多人為之食指大動。
 



 



 


arrow
arrow

    小猩猩x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