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座落於雲林溪畔八十餘年的紅磚屋....



曾是官方辦公室,也曾是福利中心......



這棟建築以不同的身分與雲林人的生活緊密關聯



1999年 921地震使其受到損害



2001年登錄為歷史建物



2006年修繕完成恢復原貌



2009雲林人開始重新賦予老建物嶄新的風姿.... 


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歷史回顧



       「斗六行啟紀念館」創建於昭和元年(1926年),為當時斗六仕紳吳克明發起與地方鄉親捐款、官方共同集資興建而成。「斗六行啟紀念館」為台灣各地興建八處行啟紀念館之一,但是使用上卻不同其他行啟紀念館的展示功能,而與各地「公會堂」的公共機能接近,主要做為民眾慶典集會、演講等綜合用途。


      「斗六行啟紀念館」的肇建,乃是地方上對公共聚會空間需求殷切,地方仕紳與民眾乃以紀念裕仁(昭和)天皇親臨台灣的恩澤籌建「記念公館」,且可做為向殖民政府示好的政治工具。「行啟紀念館」是日治時期特殊的產物,就如同台灣光復後各地方興建「中山堂」、「中正堂」具有相仿的意義。


  



 


        光復後,「斗六行啟紀念館」產權移至斗六鎮公所,先後租借給「地下水公司」(民34年)、「工業策進會」、「縣政府工商課」(民40-54年)、「公路局嘉義監理站斗六分站」(民62-64年)、「軍公教福利品中心」(民64-86年)、「國有財產局中區辦事處」(民87-民88年)。由於「軍公教福利品中心」曾租借達22年之久,是軍公教族群民生消費的重要場所,一般的斗六民眾或雲林鄉親,直覺的認知這裡就是「軍公教福利品中心」,而對「行啟紀念館」的歷史背景是沒有感覺的。


 


   


 



 


      「斗六行啟紀念館」,日治時期正名為「記念公館」(記念為日文,同華文「紀念」)。


 



 



         館身建築呈「-」字型,格局簡單方正,中間主入口為二樓洋館,左右翼為日本間所構成。平面採左長、右短的不對稱配置,左右翼屋頂採高挑式,為典型集會用途的設計。主結構為承重磚牆與木桁架,磚紅色外牆搭配長條開窗,為兼具西洋古典風格與折衷式樣的清水磚造建築。民國64年(1975年)租借「軍公教福利品中心」時,洋館二樓樓版與樑柱改為鋼筋混凝土(RC),木樓梯改為鐵梯,但形制與外觀均保持良好。


 



 








修繕工程尚未完工前的樣貌!


 


地點:「斗六行啟紀念館」位於斗六市消防隊附近,舊縣議會旁,


近太平老街


 



讓我們期待「斗六行啟紀念館」老屋重新開張,再現風采......


 


 


註:


        日本裕仁皇太子於大正12年(1923年)4月12日從東京搭乘日本金剛號巡洋艦,4月16日抵達台灣巡視。裕仁皇太子專車的確有抵達斗六火車站.....,但他沒有步下月台,瀏覽過斗六街景風貌,短暫停留補給隨即南駛。是故裕仁皇太子未曾下蹋過斗六行啟紀念館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猩猩x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